诊疗项目
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个才是大肠癌?哪些异常要警惕?

2020/09/03

349

肠道疾病

一、大便变细不一定是大肠癌,也可能是4大疾病的信号

要知道,肠癌是长在结直肠粘膜上,而大便需要从此通过,所以很多时候可以从大便发现一些肠癌的蛛丝马迹。

如果病变仅限于粘膜,那么患者一般没有什么明显表现,仅出现大便习惯、性质的改变。而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肠道促进粘液分泌,进而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粘稠、不易冲等。

癌种占据肠腔部分空间,可造成堵塞,使大便难以通过,从而出现便秘、大便干燥硬结、量少、大便呈条索状、变细等。

甚至因摩擦肿瘤表面导致出血,进而表现为大便中混杂有鲜红色或暗红色粘液,而当肿瘤破裂,患者还会出现鲜红色血便,甚至黑便。

可见,大便变细,确实是有大肠癌引发的可能,但是这只是其中一种因素,还有以下几种疾病也可能导致大便变细:

1、痔疮

痔疮也是非常多见的一种肛肠疾病,可分很多种类型,如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其中内痔发生后,很容易形成肠腔狭窄,致使大便排除困难、变细。

2、结直肠息肉

这类病灶是长在直肠里面的,所以出现后也会使直肠空间变小,从而导致大便在排出的过程中受到挤压,最终使大便变细。

3、肛乳头瘤

这类病灶在在炎症的刺激下,变得很硬,从而阻塞排便,使大便变细。不过别看到瘤就惊恐过度,这种多是良性的,癌变几率很低。

4、肠易激综合征

这主要是因为疾病发生后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进而致使出现排便异常,包括细便。

由上可见,导致大便变细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肠癌,还有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的。所以,最好结合其它症状,以及检查做进一步的诊断,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解决方案。

而说到大肠癌的症状,排便次数也是参考的指标之一,这时就有人问了,那到底是一天三次大便还是三天一次大便好,哪个可能是大肠癌?

二、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哪个是大肠癌?

其实,一天排几次大便算健康,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可算正常情况,不需要过度担心。

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长期一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而且排便时伴有明显排便困难、排便不畅和排便不尽感,说明有便秘的情况;

或长期一天排便的次数大于3次,且排便时,大便老是呈现特有的稀水样,根本不成形,说明有腹泻的情况;

而便秘、腹泻,确实有可能是大肠癌引起的,尤其是这两者反复交替时,还有就是发现自己的排便规律发生变化,也要高度警惕肠癌,及时就医。

因为正常情况下,正常的大便颜色是黄褐色,形状多为香蕉状,质地较软,排便次数一天差不多1-2次(主要以通畅为主)。

所以,如果发现大便出现异常,则要多加留意,看是不是大肠癌引起的,大家可以结合一下肠癌的其它表现:

比如排便习惯发生改变,突然次数增多,这很可能是因为癌肿占据肠道空间,刺激肠道黏膜引起的便意增加,不少患者便秘腹泻反复出现;

同时部分患者的大便形状也会发生改变,多是因为癌肿累及直肠末端或肛管引起变细、变扁或有沟槽等表现;不少患者因为癌肿刺激肠粘膜表面,发生破溃,所以还有血便的情况。

癌肿发展到一定程度,侵犯肠壁全层后与邻近的脏器或肠腔粘连,就会出现腹部肿块,而当肿块阻塞肠道,出现肠梗阻,进而可能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癌细胞的生长需要消耗大量的血液等能量,再加上因癌肿刺激导致局部表面黏膜溃疡糜烂、溃疡出血,所以很容易出现贫血、消瘦。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述这些表现,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排查肠癌,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争取降低危害。

而鉴于大便正常排便,和肠癌之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大家平时要注意监测自己的排便情况,做好生活方式方面的护理,尽量做到健康排便。

三、健康排便做好这四步

而想要做到健康排便,其实也不难,只要你掌握好这4点,那基本没什么问题。

1、定期体检

文章开头的孙大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是否有异常出现。

常见的检查项目有指检、大便隐血、肠镜、肿瘤指标、基因筛查等,这些检查不需要全做,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合适你的检查。

2、多锻炼

运动不仅可以加快肠道蠕动速度、促进新陈代谢、健康排便,还可以提升免疫力,帮助我们更好地抗癌。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运动,至于运动项目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像瑜伽、游泳、慢跑等都是可以的。

3、规律生活

如作息规律,因为熬夜可使肠胃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便秘;还有三餐也要规律,按时吃饭,定时排便,这些都是很关键的。

4、合理膳食

适量摄入膳食纤维,一天最好不要少于25g,所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粗粮、水果、蔬菜、豆类、谷类等食物,这些食物当中膳食纤维含量是比较高的。

还有就是多喝水,也可促进排便,但要尽量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吃多了可能导致便秘。

大便是否正常,对我们的健康也有着明显影响,尤其是它还和肠癌有一定关联,所以平时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检查,尽量做到没病预防,有病治病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