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便秘乱吃泻药,小心肠道里长出“豹纹”!

2025/09/11 30

近日,王女士(化名)因长期便秘来到南京丁义山专科医院就诊,在进行胃肠镜检查时,医生发现,她的肠道内壁布满了黑色“豹纹”斑点,同时还发现一枚2*3cm的分叶状侧向发育型息肉和几个小息肉。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内镜医生择期为王女士开展了ESD手术,将这枚大息肉一次全部剥离,顺利解决这个健康安全隐患。


WX20250930-102219@2x.png


01肠道为何会披上“豹纹”?

肠道内布满类似“豹纹”的暗色斑点,其实是一种被称为结肠黑变病的肠道病变,常见于长期依赖泻药的人群。许多人为了缓解便秘或追求快速减肥效果,会选择服用含有大黄、番泻叶等成分的泻药或保健品。

这类药物虽然能短时间内起到通便、“下火”的效果,但其含有的“蒽醌类”化合物,长期使用却会悄悄侵蚀肠道健康。这些化合物被肠道内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后,逐渐转变为色素颗粒并沉积在肠壁黏膜上。久而久之,原本健康粉嫩的肠黏膜便会呈现出棕色、暗褐色甚至黑褐色的改变,形成特征的“豹纹样”外观,即医学上所指的结肠黑变病。

王女士在这次检查前,就因长期被便秘问题困扰,经常使用各类泻药帮助排便,持续时间已近1年,这正是她出现结肠黑变病的直接原因。

此外,微量金属元素及矿物质的摄入、慢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慢性腹泻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结肠黑变病的发生。


02黑变病与肠道息肉的双重威胁

结肠黑变病不仅仅是个“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健康隐患。有研究表明,结肠黑变病患者发生肠道息肉的几率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肠道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发展为结直肠癌。

庆幸的是,由滥用泻药引起的结肠黑变病,大多在停用泻药及其他治疗后能够逆转。通常情况下,在停用泻药6-12个月后,结肠黑变病会有明显改善,肠壁色素沉着会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的粉色。但对于已经形成的息肉,则需要通过医疗手段进行干预。


03 健康提醒:正确应对便秘问题

如果您正面临便秘困扰,建议采取以下科学方法:

1、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

2、充足饮水: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3、适当运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

4、建立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5、及时就医:如果自行调整无效,应及时就医,而不是长期依赖泻药


南京丁义山专科医院胃肠专家提醒:泻药不是解决便秘的长久之计,长期滥用可能造成肠道功能减弱,产生依赖性,甚至导致结肠黑变病和息肉发生。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能够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