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昼夜奋战,南京这群“大白”筑起疫线“移动的城墙”

2022/03/30

343

  从医院里的日常医疗救治,到遍布南京城各个街道的核酸采样点,从穿梭于城市街巷里的急救与患者转运,到不分昼夜与病毒赛跑的流调溯源……本轮疫情中,南京广大医务工作者再次白衣为甲,奋战在疫情最前线,筑起一道“移动的城墙”,全力守护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95后新娘为抗疫两次推迟婚礼


  早上五点多,戴智星已经整装待发,开始为一天的核酸采样工作做准备。而原本的此时,戴智星应该享受着新婚后的甜蜜,与先生开启蜜月时光。


1.png


  戴智星是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产房助产士,按照排班,3月14日本是她的休息日,但前一晚医院发出了前往江宁区核酸采集的征集。为了不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安排,虽然一周后就是自己的婚期,但戴智星还是报了名。“本以为只是一时的应急支援,所以大家都轻装上阵,没有带任何生活用品。”谁想这一去就坚持到了今天,当天了解到情况后,她与先生立刻决定再次延期婚礼,而这一次已经是他们的第二次延期。去年9月,为了支援抗疫,不添乱,戴智星与先生果然决定推迟婚礼,“这一次延期也是他一个人忙前忙后处理,比较辛苦。”


2.jpg


  即便如此,先生一直支持着戴智星的工作,“在得知无法回来举行婚礼当天,他就立刻给我准备了换洗衣物和日用品,送到医院请同事转交给我。”衣物中,戴智星还看见了自己平时爱吃的梅子零食,先生的贴心惊喜让她倍感温暖。


年逾花甲的“大白”日采核酸过千人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希望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微薄之力。”除了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抗疫最前线,还有一群老党员冲锋在前。

  “来,宝宝张开嘴,让奶奶看看牙齿白不白。”下午两点,在秦淮区社区核酸检测点位上,南京同仁医院儿保科的石唯副主任医师正在给小朋友做核酸检测,临走时还不忘嘱咐孩子要少吃糖,多刷牙。石唯今年61岁,是有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接到疫情指令的第一天起,她就主动请缨去一线采集核酸。


3.jpg


  家住南京城北,石唯平时每天上下班需要搭乘地铁单程1个多小时,由于疫情原因,通往南京同仁医院的地铁3号线在南京南站中断,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她临时在办公室简易的折叠床休息,以医院为家。“共产党员没有退休期,我想与大家并肩作战!”石唯说。平均日采上千人次,是每个大白的工作量,老党员们也不例外。


  同样在栖霞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等核酸检测点,护理出身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纪委书记丁丰美,南京市第一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大外科主任梁斌作为老党员,也日夜奋战。几日前南京的倒春寒加阴雨连绵让温度陡降,市民们重新穿起羽绒服,但“大白”们只能坐在料峭寒风中在单薄的防护里贴上暖宝宝。梁斌的采样时间是下午6点到夜里11点,而这一天的白天他已经上了半天门诊、完成了一台手术,采样结束时早已冻得双腿麻木,双手不听使唤。


生命的“摆渡人”不分昼夜与时间赛跑


  晚上8时,夜幕降临,南京市急救中心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急救中心转运救治指挥部工作人员来去匆匆的脚步声、调度员调派车辆的说话声和急促敲打的键盘声……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


4.jpg


  从早上开始,工作人员已经工作了十几个小时。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急救中心不仅承担着日常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任务,还承担着新冠肺炎相关患者的转运工作,在疫情最前线,筑起一道“移动的城墙”,与时间赛跑。这群生命的“摆渡人”,无论白天黑夜,全天在岗、随时待命、不畏风险,一个电话便火速赶往现场。


  急救中心负责院感监督及消杀的护士,不仅要协助转运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还要承担转运结束后消毒的重任,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细、做到位。护士长杨阳的父母一直身体不好,母亲住院还需照顾,但杨阳将照顾家庭重任托付给爱人后,毅然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


5.jpg


  “为应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调派原则,南京市急救中心在完成日常院前急救工作情况下,增设疫情调度专席,建立了三级调度制度,主要负责阳性病例、隔离管控人员(封控区、管控区、集中隔离场所)和‘黄码’人员的转运救治任务,确保专车专人,确保疫情防控转运快速、平稳、安全。”一次转运任务,短则2个小时,长则4—5小时。面对高负荷的工作,他们毫无怨言,凭借着丰富的急救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完成一次次紧张、繁重的转运任务。


  (来源于健康南京)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