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肛瘘的西医学病因——肛瘘与免疫学

2022/09/07

364

  临床上发现小儿肛瘘的发病特点:①出生后3个月以内发病率最高;②幼儿期多自然痊愈,但青春期易复发;③发病前有腹泻史;④大多数(89.2%)发生于肛门两侧(3点、9点);⑤94%瘘管数为1~2个,呈单管状、浅在性、直行开口于肛隐窝;⑥男婴多见,小儿肛瘘的高发病率(72%)与早期直肠黏膜屏障功能不全有关。出生后2周黏膜分泌sIgA缺如,3~4周肠绒毛形成,IgA出现,一岁达正常状态,故小儿肛瘘的好发月龄(出生后1~2个月)恰是黏膜免疫功能最薄弱期,一岁后发病锐减或能自行痊愈。免疫学研究发现,IgM可以防御大肠杆菌感染,可是新生儿IgM的含量很低,仅为成人的1/7,因而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易经黏膜侵入肛周引起肛周组织感染。另外从解剖学角度讲,肛隐窝呈漏斗状,其底部有肛腺分管开口。肛腺属顶浆分泌腺,其分泌物中含有丰富的多糖体,肛隐窝内除肛腺分泌物外,还有来自肠道的IgA。IgA是黏膜屏障的第一道防线,正常情况下肛隐窝内的黏液可防止异物侵入,起到抗菌作用,当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病菌即可侵入引起炎症。谷口(1985)从组织角度发现肛管自移行上皮至肛腺内有分泌IgA细胞,若肛管区发生炎症,则分泌亢进,起防御作用。一旦由于炎性损害造成上皮化生,破坏了IIgA细胞,则已入侵的细菌向纵深发展,给炎症广泛蔓延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肛瘘与免疫因素有关,而肛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自然愈合率低等特点,本身就说明全身或局部免疫机能低下是肛瘘发病或痊愈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