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项目
结直肠息肉是怎么回事?

2020/06/03

403

肠道疾病

凡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无论部位、大小、形状、组织类型,均称为息肉。说起“息肉”其实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不能说明其病变性质,zui终判定结果由病理决定。结直肠息肉是指发生于结直肠部位的高于黏膜的还未得到组织学诊断的隆起性病变。由于部分肠息肉可以癌变,所以,临床上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对于肠息肉都非常重视,并且即使已经行电切术或摘除术,也必须定期复查,以检查是否复发,而且每次复发均必须有病理进行定性。据报道大于2.0cm的绒毛状腺瘤(肠息肉的一种)癌变率约50%,且蒂越长,癌变率也越高。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其肠道息肉的发病率明显提高;其次,长期大量吸烟、大量饮酒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导致本病发生;再者遗传因素也不能忽视。

一般结直肠息肉的主要表现是便血、腹泻或黏液血便。长期慢性少量出血还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肠息肉腹泻一般为慢性,每日2~4次不等,很少有腹部绞痛(除非出现肠梗阻)及发热情况,由于腺瘤可以分泌大量黏液,所以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黏液血便,如腺瘤位于直肠还会出现直肠下坠等症状。

检查结直肠息肉zui直接而且zui有效的方法是纤维结肠镜检查,由于该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以求有效地预防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结直肠息肉,减少肠癌的发生。在欧洲人们已经把纤维结肠镜作为常规查体的项目之一,我国目前对于结肠镜的检查也越来越重视,一般凡大便潜血阳性、大便滴血、大便次数突然改变者,均应建议结肠镜检查,特别是患者自述出血较多,而肛门镜下并未见到明显出血点者更应该引起注意。

临床上结直肠息肉主要分为新生物性息肉、非新生物性息肉和黏膜下损害三类。新生物性息肉又称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这三种息肉临床上常称为癌前病变。尤以绒毛状腺瘤容易恶变,其次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恶变相对少。非新生物息肉指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黏膜赘生物和炎性息肉。黏膜下损害指肠气囊肿、淋巴样息肉、脂肪瘤等。

无论哪种类型息肉,建议定期复查是很必要的。


部分内容转载网络, 如有违规或侵权,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