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蜂蜜、决明草等。勿擅自服用。使用其他中药时警惕含有以上成分,可能会导致腹泻。
胃体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有关,在患者体内常常检测出抗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多灶性萎缩性胃炎也有免疫因素参与,一般认为免疫因素所导致的胃黏膜损害是继发的,在其他致病因子作用下,使壁细胞抗原释出,引起迟发型细胞免疫反应,继而产生体液免疫,造成壁细胞的破坏,黏膜的萎缩。
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CAG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目前研究较多的集中在高盐、过热的食物对胃黏膜的影响,张沥等报道长期过热、过咸饮食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及调控基因失控,导致CAG的形成。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升高。衰老可引起胃黏膜小血管扭曲、小动脉壁玻璃样变和管腔狭窄,这种胃局部血管因素和胃黏膜半生理的退行性变,可使黏膜营养不良,分泌功能下降和胃黏膜屏障功能低下,引起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是老年人发生CAG的重要因素。
大脑皮质通过兴奋和抑制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关系来保证对全身组织器官功能的调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部分由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故引起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均可成为CAG的致病因素和加重因素,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吸烟、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遗传因素、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等,其他如重金属元素的刺激、缺铁性贫血、慢性肝病、年龄因素等均与CAG的发生有关。
CAG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本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病变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认为CAG是中老年胃黏膜的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