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诊断主要采用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IV诊断标准。症状超过3个月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症状超过6个月可满足科研诊断。
根据超声探头放置路径不同,可以采用经会阴、经阴道、经直肠途径获得图像,排除肛管直肠周围感染等所致疼痛,可同时探查肛管内外括约肌的损伤,动态观察前中后三盆腔器官活动的功能状态,用于诊断合并盆底脏器脱垂、盆底失弛缓、尿失禁等。
可动态观察该疾病是否合并存在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套叠、会阴下降、肠疝、盆底失弛缓等影像学征象,有利于判断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伴随其他盆底功能障碍。可以采用单纯钡剂排粪造影和MR排粪造影。
采用经肛门/阴道表面电极记录盆底横纹肌潜在运动电位,通过分析肌电活动的波幅、变异性、中值频率等,评估盆底肌功能异常。
通过检测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弛缓反射、直肠感觉功能等,提供肛管直肠功能状态的信息,是评估括约肌功能、直肠反射和感觉功能的首选评估方法。
临床通过一些特殊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并有利于判断疼痛的具体类型(过度活动/活动低下)
对于FAP患者,直肠指诊首先可以排除因肠道肿瘤、狭窄和炎症所致的疼痛,之后可以通过示指敏感的触觉判断肛管肌肉张力、收缩力、肌肉活动协调性,是否存在盆腔脏器脱垂、耻骨直肠肌/阴部神经触痛点、盆底其他部位触痛点等。
主要用于排除肛管直肠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狭窄、炎症和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