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坠胀潮湿;伴大便黏着后重,腹部胀满,口中黏腻,口臭,纳食差;舌苔黄厚腻,脉滑数或濡数。
肛门坠胀掣痛,绵绵不休或痛如针刺,久坐加重;胸胁胀闷;舌黯或有紫气及瘀点,脉涩或弦紧。
肛门灼热刺痛;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喜冷饮,腰酸乏力,潮热盗汗,月经先期量少;舌红质嫩,舌体瘦薄,脉弦细数。
肛门坠胀,休息后缓解,朝轻暮重;体倦乏力,伴有直肠、膀胱或子官松弛或脱垂;动则气短,易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肛门坠重或掣痛;精神抑郁,胸胁胀满,善太息,或有呕逆暖气,大便失调;舌质淡,苔薄腻,脉弦。
根据“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机,首辨虚实,再辨寒热和气血。疼痛剧烈,按之痛甚者多为实证;痛势隐隐,按之痛减者,多属虚证。
调整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改善排便;避免饮酒和辛辣刺激之品。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程度的情志障碍,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反之,精神愉悦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