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程多较短,但也有长达3~4年者,更有长达10年以上者。经调查得知,因为症状轻,痛苦微,患者就诊与接受治疗多较晚。
寒湿凝聚 肿块生长缓慢,光滑活动,无压痛,伴口淡、畏寒。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本病的诊断往往是基于临床对患者病史的询问以及对臀沟部所做检查而做出的,慢性或复发者尤其如此。为了更准确地诊断,有必要进一步做MRI、CT、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
临床特点为骶尾部反复形成脓肿,破溃后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
后天学说认为,因为骶尾部呈漏斗状,背部脱落的毛发沿脊梁下落到骶尾部时陷于此漏斗内,因为臀大肌的力量,毛发被拉卷进皮下。
先天性学说认为藏毛窦是先天性上皮的残留或先天性皮肤凹陷所致,藏毛窦里的毛发被解释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的缘故。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是由于尾部皮肉之间残留异物或兼有邪毒侵袭,导致局部气血凝滞,蕴蒸化脓,溃破成漏。
骶尾部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本病首先由Anderson于1847年报告,1880年由Hodges 命名为 pilonidal sinus(毛囊瘘),也有称本病为毛囊囊胞、骶尾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