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肠息肉发生的原因不是很明确,一般认为跟年龄、饮食、环境、遗传因素等相关。
多数大肠息肉症状不明显,一般是肠镜检查时才发现,部分患者可有腹胀、腹痛、腹泻、黑便、便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方法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早睡少熬夜;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生冷油腻辛辣、红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如跑步、瑜伽等;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定期复查胃肠镜,发现息肉及时处理。
息肉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如家族性息肉病、黑斑息肉病等,所以建议这一类人群定期复查肠镜。
手术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对于肠炎或黑变病导致息肉增生的情况,应积极处理原发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复发倾向,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因不明确,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自直肠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病变呈连续性弥漫型分布。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感,还可能会出现发热、关节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肠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