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瘘管引流通畅,肛瘘平时一般不疼痛,仅感觉在外口部位发胀不适,行走时加重。如脓液存积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则局部胀痛,并有明显压痛,脓肿穿破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的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若内口较大,粪便进入瘘管,则有疼痛,排便时疼痛加重。单口内瘘常见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便时感觉疼痛。
2022/09/08肛缘索条状硬块,常为患者的主诉之一。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若封闭,引流不畅则肿块增大。
2022/09/08由于肛瘘外口长时间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出现皮肤丘疹,或表皮脱落,长期刺激可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
2022/09/08部分复杂性肛瘘,包括马蹄形肛瘘,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或环状纤维组织增生,影响肛门括约肌舒缩而排便不畅。
2022/09/08肛瘘一般无全身性症状。复杂而病程较长的肛瘘,常伴有排便困难、贫血、身体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继发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性感染症状。如为结核性肛瘘,可有低热、盗汗等症状。如为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肛瘘,可伴发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2022/09/08如《河间六书》记载:“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甚至乃变而为瘘也”。元代朱震亨《脉因证治》中说:“因虫就燥也。乃木乘火势而侮燥金,归于大肠为病,皆风、热、燥、湿为之也。盖肠风、痔漏总辞也······是风、燥、湿、热四气而合。”李东垣曰:“饱食、用力、房劳,脾胃湿热之气下迫·····赘于肛门而成痔。盖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故明代徐春甫在《古今医统大全》中总结前人所论,得出“痔漏总为湿热风燥四气所成”之结论,即肛门直肠疾病常见的发病因素有风、热、燥、湿。
2022/09/07正常的劳动和休息有助于气血疏通,增强体力,不会致病,只有在过劳、过逸的情况下,才能成为致病因素。
2022/09/07饮食以适量为宜,过饥过饱都会发生疾病。过饥则由摄食不足而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久则亏损而为病。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偏高,这种现象已极少存在。但因其他疾病而致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气血不足的病证,可导致腹泻、脱肛、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发生,临床上还屡见不鲜。
2022/09/07